职称/职务
讲师
导师类型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领域
儿童与家庭社会工作、社区治理、社会工作伦理、行动研究
个人简介
总体情况:
于潇,1980年3月出生,满族,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工作博士,高级社工师,现任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兼职包括中国教育协会-社会工作伦理专委会理事、中国教育协会-儿童社会工作专委会理事、吉林省社会工作者协会理事、长春市社会工作协会理事等;社会兼职包括长春社区干部学院首席讲师等、。主要研究领域是儿童与家庭社会工作、社区治理、社会工作伦理、行动研究,包括家庭复原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困境儿童保护、中国社会工作伦理等议题,曾在《社会建设》、《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中文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出版《社会团体工作带领手册》等专著,主持教育部留学项目课题、科技厅和各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
教育背景:
2015年9月-2024年6月 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工作学博士(PHD)
2004年5月-2007年12月 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硕士(MSW)
1998年9月-2002年7月 辽宁大学法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02年9月-至今 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教师
职业资格
2019年国家高级社会工作师
社会兼职:
长春社区干部学院首席讲师
“吉大一院医务社会工作规范化服务建设”项目督导
学术兼职:
中国教育协会-社会工作伦理专委会理事
中国教育协会-儿童社会工作专委会理事
吉林省社会工作者协会理事
长春市社会工作协会理事
开设课程:
《社会工作概论》(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必修课)
《社会工作伦理》(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必修课)
《身心障碍者福利与服务》(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专业选修课)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专业必修课)
Strengths perspective social work(法学院本科双语课程)
指导学生竞赛与获奖
1. 指导法学院研究生参加首届中国教育协会-同佳岸基金会“东北三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支持计划项目”获二等奖[2017年]
2.指导法学院本科生参加“创青春”中国大学生创业大赛[2014年]
3.指导法学院本科生参加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获实施类入围奖[2014年]
4.指导法学院本科生参加 “创青春”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获金奖[2014年]
5.指导法学本科生参加全国社区实务创新大赛全国十强(最高奖)[2013年]
6.指导法学院本科生参加第二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获创意类铜奖[2013年]
科研成果:
主持研究课题
1.“吉林省残疾人托养和照护服务机制优化研究”,2022年吉林省科技厅课题,2022年7月-2023年6月
2. “吉林省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资源整合研究”,2019年度教育部留学项目,2019年5月。
3. “长春市自闭症儿童家庭互助网络计划”课题,香港凯瑟克基金会委托课题,2014年3月-2017年2月。
4.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制度研究”,长春理工大学校级课题,2014年9月到2016年11月
5.“相濡以沫-自闭儿与孤儿互助与融合计划”,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委托课题,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
6.“健康“星世界”,快乐你我他”,吉林省红十字会委托课题,2015年1月到9月
出版著作
1. 刘姵君、于潇:《社会团体工作带领手册》,洪叶,2017年版。
2. 连宏、于潇:《汉唐刑罚比较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版。
3. 赵静波、连宏、于潇:《流转税基本理论》,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发表论文
1. 于潇《个案管理视域下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机制优化研究》,《社会科学理论与研究》,2025年第5期
2. 于潇《信任的专业关系:困境儿童抗逆力培育的关键过程》,《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2. 邱媛媛、于潇《非营利组织初创社会企业的基础要素分析——基于“PCDO”创业模型的探索研究》《社会建设》2018年第5期
3. 林静、单联成、于潇《自闭症儿童走出社会救助困境的路径探讨》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4. 于潇《吉林地区2003-2013社会工作发展民间观察报告》《浦东社工》2014年
5. 于潇:《本土特色需要什么样的社工》《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
6. 于潇:《社区工作与一杯水——论中国社区的主体性选择》,《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荣誉称号
1. 长春市优秀志愿者[2009年]
个人获奖
1.“社区青少年蔓托成长计划”获第一届吉林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项目大赛二等奖[2015年]
2.“服务学习——大学生志愿者能力提升计划”获第二届吉林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项目大赛三等奖[2016年]